“自拍杆都拍不到”“机器人不是被吊着了”“谁家来了谁家没来”“卖票卖票”……在上海天气反复无常的情况下,WAIC连续四天场内外都在上演人海大战,据官方披露约35万观众到线下参观。
从大模型到具身智能,从AI基础设施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从技术进展到商业落地。800多家展商毫不吝啬展示自家技术进展,投资人希望在这寻觅到好项目,普通观众也想在这捕捉到新信号。
几天下来,作者发现大语言模型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要多模态还要推理更要低成本。相比于去年WAIC,今年百度、阿里、蚂蚁、腾讯等大厂的重心不仅是展示基础大模型的进展、ChatBot开启“隐身术”,大语言模型AI应用坐上主桌,尤其是Agent成兵家必争之地。
大模型“六小虎”也有了看得见的变化,去年设了展区重点展示AI医疗的百川智能,今年未到现场,另一家零一万物也没有出现在展商列表中。月之暗面和智谱的展台有一定比例的缩小,阶跃星辰则出尽了风头,联合芯片厂商组建生态联盟,邀请新生代歌手王晓天与Cyan青心意创的机器人Orca现场举办“AI中国好声音”。
敲锣打鼓、舞龙剥蛋、做美食、搬箱子等,与去年WAIC上人形机器人“十八罗汉”,基本被绳索“吊着”最大的不同是,今年机器人厂商把落地场景在现场进行了复刻,主要分为三类:娱乐表演、工厂作业、家庭服务。另外,AI眼镜、智算、AI基础设施、芯片、具身智能模型、核心零部件厂商以及内容社区B站等,都在展览馆占据一席之地。
以下为WAIC期间与多家参展商交流后的部分观察:
Agent上大厂主位
在互联网大厂里,阿里的展台基本是最大的,在展台吸引最多观众围观的当属夸克AI眼镜,据现场人员介绍,这款眼镜搭载Qwen大模型与夸克AI技术,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不过这款眼镜仍是“期货”,也暂未对外公布售价。
在模型层面,上周阿里接连发布的三款开源大模型都在WAIC上亮相,除此之外,阿里云正式推出了首款专为AI Agents打造的“超级大脑”——无影AgentBay。除了阿里云以外,百度、蜜度、腾讯等厂商,都在向大家演示自家Agent如何“接活”。
此前预告了8月即将全量上线的 GenFlow 2.0,在百度展台设置了体验区,这是一个集合了模型调度、多智能体协作、主动干预与全链路内容交付的通用Agent平台。经过现场体验,其具备并行模式,能一次性执行所有生成任务,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干预,要求补充或者调用更多文件。
在蜜度展台,“校对通”多模态内容校对智能体吸引了不少媒体前去体验,其可以一次性拖入包含Word文稿、短视频、图片的混合文件包后,校对通便快速识别并精准标注出用字错误与不规范表述,同时生成附带修改建议的详细勘误报告。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模型仍存在幻觉,智能体效率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模型质量的,对于校对而言,做到精准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蜜度研发副总裁张晓娟告诉作者,校对通智能体通过三个处理逻辑提升校对质量:一个是版面分析,一篇稿件可能涉及视频、图片、表格,能不能处理好决定了后面的校对效果,在校对通智能体的核心处理逻辑中便包含了文档解析的引擎,第二个是校对算法上的支撑,基于蜜度自研校对垂直大模型文修,具备校对领域识别和判断能力,第三个是用Workflow的方式,把工作流程编排起来,减少人工干预,实现执行闭环。
作为2025年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全球AI Agents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40%。自从Manus“一码难求”出圈后,通用Agent和垂类Agent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既有大厂也有创业公司,但当大家一哄而进的时候,找到真需求成为竞争的关键。
这一点在蜜度与客户共创中也得到了验证,张晓娟告诉作者,蜜度曾收到过上百个来自金融、政务、司法等领域的大模型需求,去伪存真之后逐步形成了十几种落地方案,“现在大家更关注大语言模型与实际业务的结合和应用效果,公文校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可落地的业务需求。”
在蚂蚁展台,镇管之宝“AQ”、支付宝碰一碰、“蚂小财”、百灵大模型家族等悉数亮相。另外蚂蚁数科基于阿里云Qwen3研发,推出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对于为什么要基于Qwen的模型做开发,蚂蚁数科CTO王维告诉作者,Qwen现在是成熟度比较好的基模,但是他认为今天做产业AI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特点的基础模型Provider,后面会出蚂蚁百灵模型板块,如果有客户需要用DeepSeek或者其他某个开源在某个场景很好的时候,也会考虑。
在智能体领域,蚂蚁数科联合金融行业伙伴推出超百个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覆盖银行、证券、保险、通用金融等四大领域,蚂蚁数科AI技术负责人章鹏告诉作者,蚂蚁集团很多业务场景,AI智能体首先经过了蚂蚁的考验,同时蚂蚁数科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积累了丰富的交叉经验。
去年还是通义App、文小言、元宝这类ChatBot的天下,今年很明显Agent成为当下各家在AI应用上一较高下的方向。
大模型六小虎声量分化
去年年中,大模型“六小虎”仍如火如荼地在卷模型、卷商业化落地。彼时,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前后脚发布的模型Yi-Large和Baichuan 4,双双对标GPT-4,而今年以来,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被视为“六小虎”里率先掉队的。
2025WAIC上,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也都未现身,其中百川智能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披露公司进展,零一万物在WAIC前举行了一次发布会,发布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下文简称万智平台)2.0版本,并推出零一万物企业级 Agent 智能体。
有意思的是,去年零一万物创始人还表示不看好AI产品在B端的市场推广,提出零一万物要坚决地做to C,坚决不做赔钱的to B,但是今年这一想法明显发生了变化。李开复还告诉作者,基于万智2.0平台,零一万物选择以“一把手工程”为核心战略,由他自己牵头,从头部咨询机构招募、搭建具有实战经验的新型战略咨询团队。战略、技术、业务三方团队密切配合,打造真正贴合业务需求的大模型ToB解决方案。
四家现身WAIC的“小虎”,月之暗面重心在新推出来的K2模型,展台极为朴素。MiniMax重心则在C端产品海螺,智谱AI与阶跃星辰仍坚持通用人工智能方向,根据两家生态伙伴的展示,目前落地的主要硬件是手机、汽车和眼镜。另外,智谱在现场演示了其AutoGLM模型可在用户下达指令后自主完成抢红包、淘宝下单、订机票等多项操作。
阶跃星辰的展台是四家里最热闹的,展会期间邀请了新生代歌手王晓天与Cyan青心意创的机器人Orca现场举办“AI中国好声音”。在WAIC正式启幕的前一天,阶跃星辰还宣布发布Step3大模型正式发布,其创始人还称今年全年营收目标为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沉寂了很久的阶跃星辰此次在大众面前亮相,还联合了近10家芯片厂商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旨在打通芯片、模型和平台全链路技术。
在WAIC现场,也有不少芯片、智算、AI Infra等厂商来到了现场。超云在WAIC展台设置了AI+通用计算、AI+智能计算、AI+信创三大核心方案矩阵,重点展示了R3428服务器、超云AI大模型一体机SuperCube R7000、超云R8429 L13液冷智算服务器。
对于当前各行业的算力需求,超云方案与生态部总经理张春雨告诉作者,应该根据发展阶段和应用场景理性分析。他认为当前各行业对算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布局与投入阶段。虽然目前AI在个人用户中的应用较为普及,但在企业级应用方面,由于涉及复杂的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调整,其广泛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发展。基于此超云去进行研发和产品落地,主打高性价比和专业服务
春节DeepSeek爆火以来,大模型一体机市场迅速膨胀起来。据超云张春雨介绍,超云大模型一体机集成了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功能的全栈式人工智能设备。一体化集成高可用计算节点、高可靠网络节点、高性能存储节点、AI 算法、算力调度、算力运维等组件,简化大模型的部署和应用过程,达到了“开箱即用”的便捷性。
需求爆发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厂商的入局,不管是算力整机厂商、云厂商、大模型厂商,还是垂类应用开发商、上市公司、创新团队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大模型一体机产品。在张春雨看来,这是一个大模型应用落地初期阶段,“每一类大模型一体机厂商资源、角度不同,目前可能很难有巨头出现。超云自身的优势是算力整机、存储系统、网络设计和配套系统平台,应用侧我们主张合作共赢,联合各个行业的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大模型一体机方案,为用户打通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不再被“吊着”的人形机器人
18个人形机器人在控制人员的指令下,整齐划一地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这是去年进入WAIC场馆的一幕。不过这些人形机器人大部分都是用绳索“吊着”的,而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些机器人在场馆里敲锣打鼓、弹琴唱跳、打拳击捡垃圾、搬箱子、叠衣服、做爆米花和可乐……一位参展商告诉作者抢充电口给自家机器人充电成了他此次的重任,“不能耽误表演呀。”
宇树机器人把擂台搬进了场馆,每一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路过的时候还能听到有人说自拍杆都拍不到。智元的机器人更像是全能型打工人,跳舞、送水、搬货样样在行。数字华夏的夏澜则带来了极具上海特色的歌舞表演《夜上海》,并与真人coser同台互动。
星动纪元那台1米7的大个机器人跳起街舞来简直太灵活;擎朗科技的机器人一边打爆米花一边做饮料;傅利叶最新的GR3机器人凭借“萌王”外观吸粉无数;魔法原子的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不仅连续完成“倒地起身”“下腰”等动作,还与观众进行花式互动——只需轻轻触摸其头部,Z1 便会迅速做出扭头、转身等回应。
千寻智能自研的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在展区充当起了“服务员”,运行至冰箱处打开门、抓取饮料、递送饮料至观众处,在遥操作挑战区展示Moz1还展示了完成掌上迷宫走珠、积木搭建等精细任务。
非夕科技是与穹彻智能参展的,在展台展示自适应机器人的“武艺”:蛋雕、按摩、挖冰淇淋、穿关东煮串串、服务器装配测试。以挖冰淇淋为例,是非夕携手穹彻将双臂移动力控机器人平台AICO-2与穹彻具身大脑结合起来,使AICO-2能够自主完成冰柜开关、手工舀挖冰淇淋并放置、清洗挖勺等连续的复杂任务。基于机械臂本身精细的力觉控制和具身智能大模型提供的多模态感知决策能力,展现自主规划、精准决策、自我学习的技能。
蛋雕演示则是由自适应机器人拂晓Rizon担纲“雕花老师傅”,通过灵敏的力觉感知与先进的力控能力,实时调整力控参数,对鸡蛋表面进行雕刻,还能随时切换图案。每一笔雕花既是对末端力控精度的挑战,也是对机器人在柔性、易碎物体上实现动态建模与自适应响应能力的综合考验。
让人形机器人在不被“吊着”的情况下去稳定完成抓取、移动等动作,这背后离不开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六维力传感器。今年WAIC蓝点触控携六维力传感器等相关产品亮相,在互动区三台集成其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机械臂通过六维力传感器进行波浪板精细打磨、理疗按摩、拖动示教的应用场景演示。
蓝点触控创始人刘吴月告诉作者,蓝点的六维力传感器去年在人形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占到国内70%左右,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9月,并且已经开拓了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原来我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体量从2019年出货几千台到2024年4万多台,这期间经过了五六年,但是人形机器人从去年的0直接拉到2000多台,增速是比当年快很多的。”蓝点触控创始人刘吴月告诉作者,做零部件的前期靠技术创新,到一定阶段要转型成规模优势。
当前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对蓝点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刘吴月表示挑战之一是标准要求高,二是整体研发周期短,从原来的单款传感器的研发周期2-3个月时间压缩到2-4周时间,这要求公司的人才密度更高,并且倒逼他们去形成自动化的生产设计流程。
作为头部企业蓝点在资本市场也备受关注,近日刚刚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在WAIC现场刘吴月透露一天光投资人就有几十个约的,根本聊不过来。对于是否考虑IPO一事,刘吴月也坦白说会,“我们的股东是有投行背景的,已经开始做了一些辅导,按照现在的增速,应该2028年具备条件。”
从今年的WAIC展会来看,“技术炫技”正让位于“场景演练”。ChatBot集体隐身,Agent成为AI应用主战场;人形机器人挣脱绳索,在真实任务中开秀;而“六小虎”已现分化,一些明星厂商声量减弱,另一些则试图以生态组建再夺高地。
大模型行业正在冷静下来,但也开始真正比拼“把技术装进产品”的能力。而具身智能的技术路线还没开始收敛,从整机到模型,从软硬协同到生态组团,还有哪些变量值得关注?我们将在《WAIC观察(二)》继续分享。
领航优配-证券配资系统-股票配资怎么开户-股票配资排名在线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