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2025年1月1日起,2024年底前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总体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养老金的2%。从2005年起,国家年年调整养老金,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比2012年多了一倍。此次调整依旧定额、挂钩与倾斜结合,还侧重低养老金群体,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发展逻辑呢?
养老金体系结构
中国养老金行业具有显著的“三大支柱”结构,涵盖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由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组成,旨在为全民提供基础生活保障。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参与,为退休人员提供额外收入来源。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参与的养老储蓄计划,通过商业养老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及公募基金等金融工具实现资产增值,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养老金的市场规模
截至2023年底,中国养老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第一支柱规模约为7.8万亿元人民币,第二支柱规模达5.6万亿元人民币,而第三支柱仅占约1%,约为1855亿元人民币。据预测,到2027年,整个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1.1万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数据来源: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养老金的产业链
养老金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上游涉及医疗器械、信息化解决方案及人才培育;中游根据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下游直接面向老年用户,由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个人支付方构成。房地产开发商、金融服务机构和健康医疗机构作为核心参与者,通过科技创新相互协同,共同构建了完整的养老服务价值链。
养老金行业的相关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养老金行业在2025年将继续呈现三支柱特征,并保持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张。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自2022年起,国务院办公厅、银保监会、人社部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文件,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这些政策明确了账户设立、税收优惠、金融产品规范及业务操作要求,例如个人养老金缴纳上限、可投资金融产品范围,以及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其中的职责分工。此外,先行城市名单的确定也为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助力构建安全、稳定且长期保值的个人养老金体系。
养老金行业的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与完善: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政府将进一步优化养老金体系,尤其是第三支柱建设。例如,人社部提出建立账户制、引入财政税收支持并推动资金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同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规划建设也将加速,相关政策预计在短期内出台,进一步完善第三支柱的法律框架。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至2027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1.1万亿元人民币。尽管增速有所波动,但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科技进步推动智能化信息平台和智慧养老模式的应用。例如,通过智能化平台连接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红寿堂等企业已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此外,保险公司积极布局“保险+养老”服务,如中国人寿采用“一主多辅”发展模式,重点推进城心养老项目,集中资源满足客户刚需,并通过多元化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
市场竞争加剧:由于第一支柱保障水平有限,第二支柱覆盖范围较小,商业养老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望分享第三支柱增长红利。截至2024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升至15.6%,老龄化率的上升将大幅增加对养老险的需求。因此,各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将在个人养老金产品领域加大投入,以抢占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金行业将延续多元化竞争格局,其商业模式围绕三大支柱展开。未来,行业将在政策支持、市场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等方面实现持续发展与演变。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领航优配-证券配资系统-股票配资怎么开户-股票配资排名在线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